对话名家|谢伯开访谈录 伯牙子期高山流水 开合纵横画海书林
|对话名家|
伯牙子期高山流水 开合纵横画海书林
——谢伯开 访谈录
策划:郑博洲 采访:道臻
采访时间:2007年12月10日 采访地点:一荷楼
主持人:谢老师,二十多年的教育工作历程养成您言语温文尔雅,性情爽朗 的儒师风范; 平日里,我更喜欢称您为“伯伯”,因为这样会更 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!
谢伯开:呵呵!其实我们之间本来就没有距离。
主持人:听说您的学生,都喜欢把您当作自己的亲人,当作朋友,因为您除 了指导学习之外,还会花些时间与学生促膝谈心,沟通思想。能讲 讲其中的一些事吗?
谢伯开:说起“教书”,人们就会想起“育人”。现在我们要求学生要 学会学习,学会做人,学会发展,这其中足以说明教师的责任 重大,所以我是这样想,也是这样做的。现在,每逢放长假, 在外地就读或工作的学生,他们都结伴来看望我,大家一起谈 学习、谈工作、谈生活、谈未来。有些学生春节无法回家,也 都会保持电话联系、问候,这些都使我很感动。
主持人:的确,“伯伯”为人处事口碑很好,性格敦和,严而不怒,治学深 入浅出,理论结合实践,生动贴切,同学们都爱上您的课,那么您 是如何做到让学生既叹服又满意的呢?
谢伯开:其实,当教师都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在驱使自己的工作,特 别是当一名有责任感的美术教师。只有保持自己的知识结构比 较前沿、思想不落后、审美锐利准确且具包容性、前瞻性,这 就迫使自己要不断学习,与时俱进,不断提高业务水平,这样 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,提高能力。
主持人:艺术道路上,您是属于中西兼容的画家,内心里,您是喜欢哪方面 多些呢?为什么?
谢伯开:是这样的,在艺术道路上,我是通过艺术院校走出来的。所以 对于西洋画我算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,且毕业后一直都从事美 术教育,自然也就离不开素描与色彩。但我最后还是选择了中 国画作为自己主要的创作方向,因为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水墨艺 术让我迷恋。当然,长期的西画训练,无论从观念或审美取向 上,为我从事中国画创作增添了很多灵感和营养。
主持人:在本土提起画荷,让人马上联想到“谢伯开”三个字,请谈谈您是 怎样与荷结缘?
谢伯开:画中国画,我更喜欢花鸟画,因为无论从情感的抒发,还是笔 墨的挥洒,都能让你感受痛快淋漓,有人说花鸟画艺术性较强, 所以我一直都喜欢花鸟画。至于画荷花,大概是性格决定爱好 吧。小时老家村边有大片荷池,每逢夏天傍晚,当你身置其中, 轻风摇拽,超然感觉自不必说。特别是在潮汕这人多地少的人 文环境中,这种境界足以让你“放心物外”,“萧然远俗”。 从那时起,我就喜欢上了荷花君子了,所以我曾在画中题道: “南村小阁一人家,日出耕田暮喝茶,红土筑墙绿瓦盖,门前 半亩白莲花。”
主持人:是啊!“伯伯”荷缘之深,深至斋号也名为“一荷楼”。以揽括笔 意画花,用泼墨技法写叶,形散而神聚是您荷花作品的最大特点。 能谈谈您的绘画在思路以及技法上都有哪些创新吗?请举一二例。
谢伯开: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画荷名家高手,如徐渭、八大山人、齐 白石等,他们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至今还闪耀着光辉,就是在继 承传统的基础上,都能创造性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。 李可染论传统与创新很精辟;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,用最大的 勇气走出来。这说明了画家要勇于创新,创新决定一个画家的 艺术生命力,虽然我有了一定的认识,也一直在努力,但很难。 我选择大写意这一种画法。遵循“纵意驰聘,不求形似,追求 神韵,表现高远”的古训,用现代构成来经营构图和处理笔墨 关系,然后再融入自己的情感,世界观,修养去投入创作。至 于技法是在训练中形成的,只是表现手段,并不能等同与艺术。
主持人:方才“伯伯”您提到了艺术要勇于创新,才能保持作品的生命力。 那么,在创新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努力?
谢伯开:何怀硕认为,评判一个画家的成就有三大指标:第一是作品的 艺术成就所达到的高度,第二是具有开创性;第三是他对画坛 的影响力。人们常说艺术要追随时代,然而艺术不一定直接反 映它的时代,但一定要从艺术中感受到时代的气息。八大山人、 石涛、扬州八怪使我们觉得比较“现代”,而张大千,吴湖帆、 陈之佛却似乎去古未远,这说明艺术如果缺乏创新就没有生命 力。艺术创作有他的特殊性,一方面,创作者在人生世界中要 别具慧眼与慧心,在普遍性之外另有发现,另一方面是创作者 的人格,包括他的天赋、历练、个性、学识、修养、气质等所 构成的独特性是艺术创造性的来源。
主持人:潮汕人的文化习惯往往很强调继承传统,而这种习惯中又带有牢固 的思想封闭性,以至于新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出现时,显得无所适从。 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事,当静物写生作为作品展出时,有很多守着传 统的人认为那只是习作,不算作品。您怎么看?
谢伯开:传统是民族文化的源泉,没有传统就谈不上文化,更谈不上创 新。但只用麻木的心灵去迷醉于古典的优美的模仿中,甘为古 人奴,用技巧去取悦一知半解的赏客,那么艺术就违背了它的 本原。所以真正的艺术作品不受内容、形式、画种的限制,当 艺术创作演变为个人的感情,想象、幻想、欲望、心理的表现 时,当艺术走在时代精神前面,成为昭示人类生命精神取向时, 任何形式的作品都有血有肉。西方的梵高,塞尚,中国的林风 眠,王肇民等的静物都很不朽。
主持人:“伯伯”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美术教育工作者,还积极促进艺术与社 会的互动,并参与业界的艺术交流活动,显得比较入世。请谈谈您 在这些方面的想法和经验。 伯开:艺术创作要以社会生活作为对象,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考验, 特别是我们正处于日新月异的现代化社会中,如果你脱离了 这个高速运作的轨道,不时时进行沟通,融合。我们的创作、 生活,人生可能将暗然失色。 道臻:诗曰: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在此,愿“伯伯”事业 凝碧,声望别样红。
谢伯开:谢谢!
[对话名家]
本文首发刊于《都市生活家》杂志
揭阳书画网·版权所有
(转载请注明出处)
往期精彩
[对话名家]黄子强访谈录
[对话名家]许集厚访谈录
[对话名家]杨两标访谈录
[对话名家]谢逸锋访谈录
[对话名家]陈鸿辉访谈录
栏目精彩
[大家风范]以意造境,由境生意 ——谈郭莽园之画
[佳作品读]黄少南作品 《报喜图》
[潮风研究]古朴苍茫写胸襟——赖少其先生艺术评析
[画风解读]新颖 典雅 抒情 ——谈陈潮鑫的工笔画
[在线画集]许桂鹏 山水画欣赏
[微访谈24]杨两标 苦行僧
如何订阅
关注揭阳书画网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:jysh0663
或长按以下二维码 点击关注